|
发表于 2016-5-29 23: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 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 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 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 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 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 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是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还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经营和管理干部,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2、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自由和人权? (1)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是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享有的民主。 (2)社会主义自由解决了资本主义自由无法解决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际行使自由权利问题。 (3)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4)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但其充分实现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3、为什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经济建设不动摇?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是经济建设,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是从根本上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 能不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横下心来,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扭住不放,毫不动摇地努力发展经济.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珍惜遇,用好机遇,排除一切干扰,千方百计地发展自己,发展经济。 4、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 2、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劳动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即使成为私营企业主的那部分人,虽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但也不同于历史上的民族资产阶级。 3、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为新的阶层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我国从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使不少人陆续脱离原来的工作岗位,转而从事非公有制经济,或自主创业,或进入私企、外企,或成为自由职业人员,成为新的社会阶层的重要成员。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 再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大批被分流出来的职工和农民纷纷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其中一些人成为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 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他们为我国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我们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没有也不会否认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5、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 这三者的相互关系是:党的建设是核心,统一战线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武装斗争以统一战线为基础;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关系 当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分裂着统一战线的问题时,党的发展、巩固就前进一步了。只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党才能充分认识到在各个不同阶段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并在统一战线中始终坚持独立原则,实行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才能充分发挥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饿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增强统一战线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科学地总结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促进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斗争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3、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的关系,党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党的政治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武装斗争,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如果党不准联合资产阶级时又同他进行坚决严肃的“和平”斗争,党就会瓦解,革命就会失败,同样,如果党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不进行坚决的严肃的武装斗争,党也会瓦解,革命也会失败。 三大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6、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坚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要认识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目的,后者是前者的基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其中就包含着必须要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规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呈现的规律,就是社会总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随经济增长而不断优化和升级,这些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过程,也就是不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离开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没有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发展既好不起来,也快不起来。 其次,衡量经济发展得好不好,不是看经济总量增长,要看是否具有高的质量和好的效益.一是看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还是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如果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增长、低质量的增长,不是好的经济发展.二是看经济增长是否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基础上.如果伴随着经济增长不能同时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增长只能是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重复,经济效益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这样的经济发展不是好的发展.三是看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和出口拉动,还是由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难以扩大人民的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利于改善民生,这样的经济发展也不是好的发展. 其三,除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在经济全球化下,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要努力适应国际环境的新变化,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必须取得重大突破,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
|